
復合肥業“潔身自好”方能新生
一是復合肥行業的產能不確定。即便筆者多方調研、采訪并反復核實,也只能得出一個大概的數據:中國目前擁有大大小小復合肥企業約3500家,產能累計約1.05億噸。對于許多企業而言,產能不是真實的生產能力,而是可以放大或縮小的數字游戲。今天,企業為了體現自己規模大、實力強,可以把產能夸大幾倍甚至十幾倍;明天,企業為了說明自己開工率較高,又會把產能大大壓縮。
二是復合肥的價格懸殊。復合肥市場沒有準確的價格,甚至同一個企業的同一種產品,其價格也會完全不同,因為復合肥生產企業多采用鋪貨賒賬的營銷策略。通常情況下,廠家給出的只是試探性的報價,這一價格與實際成交價、提貨價以及最終的結算價,少則相差幾十元,多則相差好幾百元。
三是復合肥的營銷總在“上”面“懸”著。為了更加快捷地進入市場,許多復合肥企業通過投放電視廣告提升品牌形象,借以推銷產品,然后將貨一股腦兒放到一級(縣級)經銷商那里。至于此后產品如何銷售?農民對產品是否滿意?產品使用效果如何?這些問題廠家卻很少過問。因為復合肥企業很少真正與農民打交道,所以他們難以開發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差異化競爭。作為對單質化肥進行二次加工的復合肥企業,其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產品的差異化和服務貼進老百姓。為了達到上述目的,一些復合肥企業千方百計地造假。如把低養分肥說成高濃度復合肥;把BB肥說成高塔復合肥;把普通復合肥說成緩控釋肥或專用肥,借以夸大其產品的性價比優勢,騙取客戶信賴。但這樣做的結果又導致復合肥市場日益混亂:牌子亂、標準亂、監管亂,經營秩序亂,最終破壞了整個行業的聲譽和市場格局。
綜上所述,復合肥市場混亂的病根在自己,整個行業和每個企業應該認真反省,應該從田間地頭開始做營銷,開發農民需要的產品,實現差異化競爭,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換取廣大農民和全社會的認可和信賴。政府相關部門也應切加快標準制定,加強市場監管,嚴厲查處和打擊不法企業、商人和假冒偽劣產品,維護守法企業和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。只有這樣,遭遇重創的中國復合肥行業才有望獲得新生,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。


- 型號 : TPY-16A
- 型號 : TPY-8A
- 型號 : NL-GPRS-I
- 型號 : TZS-ECW-G